摘要:
本文目錄一覽:1、船的發(fā)展歷史2、馬尼拉大帆船的介紹... 本文目錄一覽:
- 1 、船的發(fā)展歷史
- 2、馬尼拉大帆船的介紹
- 3、十七世紀的蓋倫風帆船通常的載重量是多大?
- 4 、雙桅橫帆船發(fā)展史
船的發(fā)展歷史
1、船的歷史發(fā)展過程經(jīng)歷了舟筏時代、帆船時代 、蒸汽機船時代和柴油機船時代這四個主要階段。在舟筏時代,人類使用獨木舟和筏作為水上交通工具 ,這些簡單的船只主要由木材或竹子制成,靠人力劃槳或撐篙前進 。這一時期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,是人類最早利用水上交通工具的時期。

撥打電話添加微信, 全國各地回程車調(diào)度
復制微信號
2、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。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 ,是帆船發(fā)展的鼎盛時期 。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,15世紀末C.哥倫布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,他們的船隊都是由帆船組成的。在帆船發(fā)展史中 ,地中海沿岸地區(qū)、北歐西歐地區(qū)和中國都曾作出重大貢獻。
3 、帆船時代 古埃及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帆船記載,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可至公元以前 。帆船于15世紀至19世紀中葉達到鼎盛,鄭和于15世紀初遠航東非 ,哥倫布于15世紀末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,均使用帆船船隊。地中海沿岸、北歐西歐地區(qū)及中國對帆船發(fā)展作出重大貢獻。19世紀中葉,美國飛剪式帆船成為帆船發(fā)展的最后一個高潮 。
馬尼拉大帆船的介紹
1、馬尼拉大帆船,亦稱為The Manila Galleon ,在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的250年間,往返于菲律賓馬尼拉與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之間,承擔著貨運任務。 這些帆船采用木材建造 ,噸位通常在幾百噸至一二千噸之間。 鑒于馬尼拉大帆船的主要貨物源自中國,尤其是當時全球風行的中國絲綢和生絲,墨西哥人習慣上將其稱為“中國船 ”。

2、大帆船是西班牙人雇傭中國工匠在馬尼拉建造的 ,載重可達300噸,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 。它們每年往返兩次,用美洲的金銀換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商品。其中 ,中國的生絲 、絲綢因其價廉物美,在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舉辦的盛大會市上大受歡迎,墨西哥的絲織業(yè)因此趨于衰落。
3、“馬尼拉大帆船” ,是“The Manila Galleon”的直譯,它是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的250年間,航行于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貨運船只,是一種木制帆船 ,一般載重量在幾百噸到一二千噸左右 。
4、在此時代背景下,馬尼拉大帆船時代應運而生。大量中國商品通過馬尼拉大帆船,運往西班牙殖民地和歐洲 ,同時也帶回大量白銀,形成一條獨特的國際貿(mào)易路線,即“馬尼拉大帆船貿(mào)易 ”。
十七世紀的蓋倫風帆船通常的載重量是多大?
十七世紀的蓋倫風帆船的載重量因類型和用途而異 ,通常在兩百噸至一千八百噸之間 。以下是具體分類:大型蓋倫風帆船:如VOC/GWC的‘Spiegelretourschips’等武裝增強的船只,到了17世紀中葉,載重量約在一千八百噸左右 ,是當時的巨艦。
十七世紀的蓋倫風帆船,以其獨特的設計和龐大的載重量,成為了那個時代海洋貿(mào)易的主角。其中 ,最具代表性的VOC/GWC的‘Spiegelretourschips’(往返船)便是加利昂帆船的杰出典范 。到了17世紀中葉,這些武裝增強的船只,其載重量約在一千八百噸左右,堪稱時代的巨艦。

這艘船以其在影視作品中的經(jīng)典形象和歷史地位 ,成為了蓋倫帆船的典范代表。它的原始重量約為550噸,經(jīng)過改造后達到了690噸,這是一個經(jīng)過專業(yè)估算的重量范圍 。皇家橡樹號的船身尺寸十分可觀 ,長31米,寬11米,吃水深度為9米 ,這使得它擁有了42門火炮(初期為55門),是一艘不可小覷的軍艦。
蓋倫帆船分為小型(100-400噸) 、中型(500-800噸)和大型(900-1200噸)三個等級,各國的設計各有特色。如英國的蓋倫帆船注重火炮安裝 ,而西班牙的財寶船隊則以大噸位的船只為主。
設計特點:蓋倫帆船以其4個桅桿、前兩帆為欄帆、后兩帆為三角帆的設計而聞名 。標準長度在46米至55米之間,排水量為300至1000噸,部分大型版本可達到2000噸 ,吃水8米,擁有數(shù)層甲板和高聳的尾樓。
雙桅橫帆船發(fā)展史
然而,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,雙桅橫帆船在商用船隊的地位逐漸被雙桅縱帆船(gaffsail schooner)和更先進的蒸汽船所取代。歷史上最后一只加入美國商船隊的雙桅橫帆船是1883年在緬因州建造的Telos號 ,不幸的是,它在1900年沉沒于加勒比海,標志著這一船型在商業(yè)航海中的落幕 。
飛剪船 ,源自英文clipper,原意為快馬,象征著速度。這種獨特的帆船類型起源于19世紀 ,首先在英國建造,由雙桅橫帆船(brig)和縱帆船(schooners)發(fā)展而來。在1812年戰(zhàn)爭期間,它們被稱為privateers和「封鎖手」(blockade runners) 。因其快速航行的特點 ,也被稱為高速帆船或快速帆船。

休閑帆船的出現(xiàn),為人們的海上生活帶來了新的可能。荷蘭的休閑帆船,尤其是雙桅縱帆船 ,不僅展現(xiàn)了優(yōu)雅的航行姿態(tài),還成為了貴族與商賈的追求 。百慕大帆船的出現(xiàn),更是開啟了帆船設計的新紀元,其獨特的斜三角帆設計 ,讓船只在順風和逆風中都能靈活航行。
舒婷雙桅船是一艘仿制明清時期中式三桅六帆橫帆大船,總長24米,寬4米。它的纜繩 、鐵件、舵輪等制作方式 ,完全按照明清時期造船技術保留,是一艘非常復古和珍貴的仿古船 。
世紀以來,北美縱帆船由雙桅發(fā)展到7桅 ,排水量顯著增加。雙桅船中,前桅一般高于后桅,多桅船的桅高統(tǒng)一 ,展現(xiàn)出這一船型設計的成熟與穩(wěn)定。
從單桅帆船到三桅帆船,甲板炮移到船艙之內(nèi),前者提高抗風浪能力 ,后者提高了火力。
